吾名望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千千小说www.qbtxt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“母亲嫁入柳家后,虽夫妻和睦,但心中始终惦念着娘家倾注心血的绣楼,郁结于心。听父亲说,我们兄弟二人出生后,外祖家的最后一家绣楼也倒了,外祖家的人都出去做工了。这些年,我们父子三个对此亦是耿耿于怀,却深感无能。”
柳禄语气沉痛,“这些年,我之所以拼了命在外行商,一是为养家,二也是想着多赚些银钱,或许有朝一日能助母亲重开绣楼,一偿夙愿。奈何谈何容易?”
“银钱其一,其二,母亲年事已高,即便重开绣楼,又由谁来主持?母亲那边的娘家亲族,这些年也零落了许多,技艺传承亦恐有失……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他提到,如今外祖母的绣技愈发精湛,偶尔心血来潮绣一小件,若流入市面,一块绣屏起步价便是二百两,且一年只肯出一件,即便如此,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求取。而这,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与坚持。
也正是因为当年那场风波的后遗症,柳家原本在扬州城中有四处相连的杂货铺面,多年来也屡遭不明势力的打压排挤,如今只剩柳福苦苦支撑的那一间。
若非柳禄冒险出海赚些银钱贴补,光靠那杂货铺,怕是连如今的日子都难以维持。
“母亲的心病,我们皆知,却无力化解。你二舅母和小女如今在家,日日陪着母亲做些针线,一来是宽慰她,二来也是想着或许能学得一二,不至让这门手艺彻底失传。若外甥女你真有此心……”
柳禄看向林望舒,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盼与凝重,“这绝非易事,当年打压绣楼的势力虽已时过境迁,但难保没有余波。再者,若要重开,是否还用母亲娘家旧人?如何用?这些人技艺是否还在?心性如何?皆需从长计议,仔细考量!”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