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人生急诊方案 (第2/4页)
我的狗是军统特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千千小说www.qbtxt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每天1小时刷真题客观题(只刷普外相关,用医考帮APP,错题直接看解析,记“考点+临床对应病例”,比如错了“斜疝直疝鉴别”,立刻想“上周参与的疝修补术,医生说直疝不进入阴囊”);1.5小时啃主观题答题模板,比如“急腹症答题步骤:诊断→诊断依据→鉴别诊断→治疗原则”,每个步骤都结合你见过的手术写例子,让答案有“临床感”(阅卷老师爱给分)。
每周留1天“复盘日”:不做新题,只翻这周的错题、记的考点,把“零散知识点”串成线,比如“腹部手术相关考点”:术前准备→术中止血→术后并发症,用你参与过的手术当主线,记起来更快。
- 考前1-4周(临门一脚期):只抓“必考点+记忆口诀”,不碰偏题
把《外科学》普外章节的“必考点”(比如胆囊三角、麦氏点、肠梗阻治疗)浓缩成“口诀+手术场景”,比如“胆囊三角三结构,胆管肝管肝下缘,手术找对不出血”;每天花30分钟背政治肖四肖八(只背大题关键词,用“谐音梗”记,比如“马原矛盾论=对立统一,像手术止血既要压又要松”)。
实习只盯“关键手术”:能学到考点的大手术(胃肠、肝胆)就认真参与,重复的换药、拆线能简化就简化,把节省的时间用来背“记不住的易错点”(比如Grey-Turner征vs Cullen征,记“腰背灰、脐周青”)。
二、24岁(考研后至复试/调剂):做好“双预案”,不让努力白费
不管考得怎样,24岁开局都要“两手准备”——既要为“复试”攒临床亮点,也要为“调剂”备足底气,不让23岁的冲刺,输在“后续衔接”上。
- 1-2月(等分阶段):临床+复试两手抓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