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 文化广场 细节落实 (第3/5页)
我的狗是军统特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千千小说www.qbtxt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韩枚点点头,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“沟通话术表”,递给每个人一张:“这是守白她们做的,左边是错的说法,右边是对的,比如孩子说‘我想妈妈了’,不能说‘别想了,妈妈很快回来’,要跟他说‘想妈妈的时候,我们把想对她说的话画在钻石上,好不好’——咱们要做的不是‘安慰’,是‘帮他找到表达情绪的方式’。”
正说着,组里的大一新生小郑突然红了眼眶:“我也是留守儿童,小时候想妈妈,没人听我说,要是当时有人陪我折钻石,帮我把话写下来,我肯定不会那么孤单。”韩枚拍了拍她的肩膀,把一张需求卡递给她:“所以咱们现在做的,就是帮当年的自己,也帮现在的孩子,让他们知道,有人记得他们的心愿,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话。”
大家沉默了几秒,然后更认真地填需求卡,有人在“朵朵”的心愿旁画了个小信封,有人在“豆豆”的喜好旁画了棵向日葵,卡片上的字迹越来越工整,像是把每一份心意,都写进了那些小小的格子里。
(二)老人关怀组:从“送东西”到“当家人”
另一边,林晓带着志愿者坐在长凳上,手里拿着“老人关怀四步走”的流程,正和社区的王阿姨讨论:“第一步‘上门问候’,不能空着手去,也不能只送东西,要帮老人做件小事——比如给李奶奶收拾窗台的窗花,给张爷爷擦象棋盘,这些小事比送贵重的礼物更暖心。”
王阿姨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,上面记着社区老人的习惯:“李奶奶每天早上九点要晒窗花,张爷爷下午三点喜欢下棋,王爷爷听力不好,说话得凑到右边耳朵——这些细节,得写进需求卡里,下次去,就能按他们的时间来,不用打乱他们的生活。”
“指引里说‘要挖掘老人的价值’,李奶奶剪窗花厉害,咱们可以帮她拍视频,发在联盟的视频号上,让更多人知道她的手艺。”志愿者小李举着手机,打开刚注册的视频号,“昨天我试拍了一段,李奶奶剪菊花的样子,特别好看,就是不知道怎么配文案。”
林晓翻到指引里的“传播素材”部分:“文案不用复杂,就写‘李奶奶的窗花,是重阳最暖的钻石——每一刀,都藏着岁月的温柔’,再配张她笑的照片,肯定有人看。”王阿姨笑着说:“我明天就跟李奶奶说,她肯定高兴!上次义卖,她总问‘我的窗花是不是没人要’,要是让她知道好多人喜欢,她能笑好几天。”
大家越聊越具体,有人说要给听力不好的王爷爷准备扩音小喇叭,有人说要帮张爷爷组织“象棋小课堂”,让村里的孩子跟他学下棋,还有人说要把老人的故事记下来,做成“时光手册”,等他们的子女回来,就能看到老人的日常。林晓看着手里写满的笔记,突然觉得,“老人关怀”不是“完成任务”,是“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,想他们所想,帮他们所需”。
(三)复盘统筹组:从“做完忘”到“记心间”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