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刘钧:烛火下的孤注 (第1/3页)
孙苏中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千千小说www.qbtxt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北汉天会四年十月廿五·太原皇宫崇德殿
松脂烛火燃到了第三根,油花“噼啪”炸开,溅在刘钧案头的舆图上。那是张拼凑的后周疆域图,晋州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道,旁边潦草写着“粮道”二字,墨迹被指尖反复摩挲得发乌。
“陛下,前线急报!”内侍跌撞着闯进来,手里的帛书沾着夜露,“刘继业将军袭破孝义城,劫得后周粮草三千石,正往团柏谷回撤!”
刘钧猛地直起身,龙袍下摆扫过案下的炭盆,火星惊得他踉跄了半步。他一把抓过帛书,目光在“三千石”上定格——这点粮草,不够五万大军撑十日,可终究是个好消息。他强压着喉间的干涩问:“耶律休哥那边呢?有没有出兵接应?”
内侍的头埋得更低:“辽使说……惕隐大人仍在云州整兵,称‘需等上京调令’,还让陛下……再坚持些时日。”
“坚持?”刘钧突然笑了,笑声在空荡的殿内撞出回声,带着说不出的苍凉,“从他屯兵云州到现在,已经‘坚持’了三日!当年我父在高平,辽人也是这么让他‘坚持’的!”
他猛地将帛书掼在案上,宣纸上的“孝义城”被墨汁晕开,像极了当年高平战场上的血渍。显德元年那场惨败,父亲刘旻带着残兵逃回太原,不到半年便咳血而亡,临终前攥着他的手,指甲几乎嵌进他的肉里:“钧儿,北汉是后汉的根,绝不能断在你手里。”
可这根,快撑不住了。
后周与辽结盟的消息传来那日,刘钧在崇德殿枯坐了一夜。他派去辽上京的使者回来带话,辽王耶律璟摸着新得的玉如意说:“北汉若能拖住后周,岁贡可减三成。” 减三成,仍是天文数字——北汉地瘠民贫,每年的粮草一半要给辽人,剩下的勉强够军队过冬。后周与辽一旦站稳脚跟,第一个要削的,就是他这个“后汉余孽”。